<object id="xzp0b"><em id="xzp0b"></em></object>
<acronym id="xzp0b"><strong id="xzp0b"></strong></acronym>
<td id="xzp0b"><option id="xzp0b"></option></td>
      <pre id="xzp0b"><label id="xzp0b"></label></pre>
    1. <table id="xzp0b"><noscript id="xzp0b"></noscript></table><track id="xzp0b"><strike id="xzp0b"><tt id="xzp0b"></tt></strike></track>
    2. 共建共興 打造世界級綠色化工產業集群 ——宜荊荊都市圈建設全國先進制造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引領區

      2023-07-12 08:36 來源:三峽日報  編輯:熊鵬  審核:廖全

      《宜荊荊都市圈發展規劃》指出,要加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優化都市圈產業結構,轉換發展動能,合力培育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打造長江中上游先進產業聚集區。并在“壯大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一節中提出,到2027年,共同培育綠色化工、新能源汽車、裝備制造、生命健康4個國家級產業集群,將宜荊荊都市圈建設成全國先進制造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引領區。

      綠色低碳發展不是面向明天的選擇題,而是當下就要行動起來的必答題。目前,宜昌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精細磷化中心、荊州建設全國“碳-磷-硅-鹽”化工融合發展產業基地、荊門建設國家綠色化工示范基地、恩施建設國家頁巖氣產學研用高地。四地在推動傳統化工裂變升級、推進化工綠色低碳發展方面積極探索, 全力打造高效協同、綠色低碳、安全智能的世界級綠色化工產業集群。

      宜昌:向著“精細磷化”奮躍而上

      沿著郁郁蔥蔥的田家河大道一路向前,道路兩旁廠房林立,橫臥其間的順毅宜昌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順毅化工”)正在搶抓生產,公司的中控室里,人員定位系統、DCS系統、視頻監控系統3大智能平臺映入眼簾,上萬個傳感點時刻對車間進行無死角實時監測和智能操控。

      順毅宜昌化工有限公司中控室里的3大智能平臺。嚴曉麗 攝

      綠色智能,是記者對順毅化工的第一印象,這也是宜昌大力推動化工企業“關改搬轉”,逐步實現化工企業向高端化、精細化、循環化、綠色化、國際化發展的縮影。

      “公司自動化裝置投入6億元,占設備總投資的35%左右,項目采用最先進的工藝設備,將實現生產操作全自動、物料輸送全封閉、安全環保全智能,從源頭上確保項目和人員的安全。” 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除了固體加料和現場巡檢需要人工以外,其他生產環節皆實現自動化生產,大大減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更保證了現場操作人員的安全。

      作為姚家港化工園田家河化工片區首個投產的重點項目,總投資20億元的順毅化工自2021年投產以來,堅持走高端化精細化工路線,不斷提升優勢主導產業的含新量、含綠量、含金量,全力為世界農藥巨頭定制加工農藥關鍵中間體,公司現已經投產11個產品,其中在產的2個產品為全球獨家生產。

      化工是宜昌的支柱和優勢產業,在全市工業發展格局中,始終扮演著中流砥柱的作用。近年來,全市積極探索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的道路,堅持布局與功能集中、產業與要素集聚、產業發展與城市發展定位相適應,全力打造世界級磷化工產業集群。

      “到2025年,力爭城區產業規模突破1300億元,帶動全市現代化工新材料產業突破2500億元。”市經信局化工工業科科長魏金江介紹,宜昌充分發揮在宜荊荊都市圈化工產業發展中的引領示范作用,按照規劃協同、產業鏈耦合、園區聯合、協同創新的工作思路,積極構建分工協作、共建共興的區域綠色化工發展格局。全力推進現代化工新材料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新的產業增長點不斷涌現,產業發展動能持續增強,城市現代化工新材料產業向猇亭工業園、姚家港化工園加速集聚,“金字塔”發展格局正逐漸形成。

      競逐新賽道,澎湃新動能。向著打造世界級磷化工產業集群闊步邁進的宜昌,建設全國磷化產業技術創新策源地、產業發展集聚地、綠色轉型示范區的夢想正在照進現實。

      宜荊荊恩主流媒體聯盟·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肖行 初末 通訊員 官巍

      荊門:逐“綠”而行“碳”新路

      6月27日,荊門數字經濟生態聯盟成立。依托聯盟的成立,荊門市啟動了“智改數轉 三五行動”,誓言鏗鏘:通過三年努力,實現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格林美廠區。荊門日報 供圖

      作為全國循環經濟示范市、世界低碳城市聯盟,荊門致力開采城市礦山,致力深耕磷石膏綜合利用。 吹糠見米,在荊門循環利用、變廢為寶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綠色、低碳這里留痕。 看似無用的廢舊手機,其實是一座隱形礦藏。在我國,每年約淘汰4億臺手機。據測算,每拆解1000萬臺手機,就可回收超過120公斤黃金、87噸銅。 “年處理1000萬臺舊家電,占全國報廢家電的15%。”格林美公司董事長許開華博士說,公司已成全球第三、中國第一的超細鈷鎳粉制造商。 每制取1噸磷酸會產生5噸磷石膏,全球磷石膏堆放量達60億噸,既破壞生態環境,又浪費土地資源。荊門是全省磷化工產業主要聚集地之一,現有磷石膏庫14個,庫存近6000萬噸。 如何將磷石膏資源化、綠色化利用?去年,荊門選定340省道新曙線3公里路段,成功進行了磷石膏路基應用試驗,目前正在鐘祥482省道、東寶331省道、東寶347國道等路段使用,可利用磷石膏20萬噸以上。 少煤、無油、乏氣的荊門,卻承擔了石油加工生產、燃煤發電的能源生產重任,成為國家能源安全的“壓艙石”“穩定器”。

      為減少能源生產上的污染,荊門進行了全力突圍。2月1日,“60吉瓦時動力儲能電池產能超級工廠”在荊門高新區·掇刀區動工,超級工廠建成后,公司產能將達212吉瓦時,年產值達1000億元;6月26日,湖北碾盤山水利水電樞紐工程首臺機組投產發電,該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預計年發電量6.16億千瓦時,年可減少近80萬噸標準煤消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96.5萬噸。

      此前,全市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104.31萬千瓦,其中小水電裝機容量為3.4萬千瓦,風電裝機容量53.65萬千瓦,光伏發電并網裝機規模40.1萬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規模10.56萬千瓦,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全市發電總裝機容量的比重達到31.7%,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生態發展不減一分,生態保護不丟一寸。荊門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建立健全全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繪就出一幅幅“高顏值”生態畫卷。荊門化工循環產業園成為全國綠色工業園區、第二批智慧化工園區試點示范(創建)單位、湖北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

      宜荊荊恩主流媒體聯盟·荊門日報記者 姚桂林 通訊員 萬靖 趙佳

      荊州:千億產業集群成型成勢

      焊花四濺、機器轟鳴,荊州松滋市臨港工業園內,史丹利、云圖控股兩個總投資超百億元的新能源新材料項目,正開足馬力、加快施工。一座座現代化廠房拔地而起,讓原本溝壑縱橫的荒蕪丘陵,搖身變為高新產業的建設用地。

      華魯恒升荊州基地一期項目完成投資66 億元 。盧顯爵 攝

      “5月,云圖新能源項目配套的100萬噸硫磺制酸生產線建成第一套并投入使用;目前,史丹利正全速沖刺10月投產。”松滋市臨港工業園相關負責人說,史丹利與云圖控股兩大化工企業落戶,拼起松滋磷化工產業升級的重要一環,也成為松滋招引其他新能源電池項目和上下游材料項目的金字招牌。

      沿江而下,荊江北岸江陵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基地,華魯恒升荊州項目一期全面建成投產,可年產百萬噸醋酸、70萬噸尿素、16萬噸密胺單體原料。

      江陵位于浩吉鐵路與長江黃金水道十字交匯處,有天然鐵水聯運優勢,具備落地8000萬噸煤炭的接卸能力,成為湖北省主要能源供應基地,國家30個重要煤炭物流節點之一。

      以“煤”為“媒”,江陵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基地圍繞煤炭深加工產業轉型升級和培育壯大特色鹽化工產業“兩條主線”,與磷化工、硅化工、石油化工產業融合發展,形成化工新材料、綠色能源、高附加值精細和專用化學品三大重點產業集群,吸引華魯恒升、湖北華電、金江新材料等一批投資過百億元重大項目加速落地。

      近年來,荊州依托豐富的煤炭、鹵水、巖鹽等資源,借助松滋磷礦資源優勢,高質量推動碳磷鹵硅“四化”融合發展,加大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發展力度,不斷延伸產業鏈條,為湖北打造萬億級現代化工及能源產業展現荊州擔當。

      以江陵縣、荊州經開區、松滋市為主戰場,荊州市全力提高產業集中集聚集約發展水平,加快培育以華魯恒升為代表的煤化工產業,以金江新材料為代表的鹽化工產業,以史丹利、云圖控股為代表的磷化工產業,以江瀚新材料為代表的硅化工產業,以能特、利爾化學、安道麥等為代表的醫藥農用化工,形成一批省內外具有較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化工產業集群。

      將資源開發夠、龍頭研究透、政策利用足,這條風口上的產業賽道,荊州已在飛奔。今年,荊州攬獲的5個百億元工業項目中,4個涉及新能源新材料領域,含金量、含科量、含綠量高,戰略性、引領性、帶動性強。

      隨著濱化集團華中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園、中國中車湖北智能裝備產業園及新能源項目、民基新材料產業園等一批重點項目加快落地,荊州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大步快跑”,荊州將崛起一個現代化水平高、影響力大、競爭力強的千億產業集群。

      宜荊荊恩主流媒體聯盟·荊州日報記者 萬楊

      恩施:推進頁巖氣勘探開發

      6月15日至16日,恩施頁巖氣產業分鏈全部成員單位赴重慶涪陵開展頁巖氣開發利用考察,重點學習涪陵區留存氣量機制建設情況。

      群山映高井。 恩施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寶訓 攝

      頁巖氣是重要的非常規油氣資源,是我國14種重要戰略性礦產之一,是我省富有的一種清潔高效的低碳化石能源,全省遠景地質資源量為14.23萬億方(全國第5),恩施達4.5萬億方,具備在十四五期內建設10億方/年產能、遠期建設50億方/年產能的頁巖氣開發基地的資源基礎。

      恩施把建設國家頁巖氣產學研用高地作為抓機遇促發展的重要內容,按照“立足利川,突破咸豐,儲備建始”的開發思路,強化企地合作,分區塊加速統籌推進全州頁巖氣勘探開發。2019年,與江漢油田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2020年與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合資組建成立中石化湖北頁巖氣投資有限公司,2022年與江漢油田簽定總投資100億元的《頁巖氣勘探開發合作協議》。

      企地合作穩步推進下,上游勘探開發、中游管輸留存、下游消納利用齊發力。

      加強企地合作,上游勘探開發加速:在利川市,投產頁巖氣井5口,產量18萬方/日。另有9口新井在建,未完鉆的3口鉆井完成設計工作量均在90%以上,已完鉆的6口頁巖氣新井已完成壓裂4口,正在放噴排液。另有6口新井正在啟動項目前期用地辦理,計劃第四季度和天然氣凈化站擴建工程同步啟動。到2023年底,有望累計投產頁巖氣井15口,獲得全省首批頁巖氣探明儲量500億方。在咸豐縣,前期經多輪調整優化,在省、州、縣三級征求部門意見后,2023年1月31日形成了頁巖氣咸豐區塊數據,面積共計343.38平方千米。在建始縣,加快摸清空白區塊資源底數,爭取國家、省公益性頁巖氣勘察資金6000余萬,配合做好建始等空白區塊公益性地質鉆探,擬實施探井4口,復查老井5口。

      與此同時,中下游穩步推進。

      推進留存氣量和建南至恩施頁巖氣外輸管道建設,對接中石化天分公司、省天然氣發展公司等優質社會資本,編制完成“建南—恩施頁巖氣外輸管道”實施規劃和《項目建議書》,暢通頁巖氣氣留恩施外輸渠道。

      對接中石化川維公司等規劃編制單位,完成頁巖氣產業園區規劃初步編制,積極謀劃推進產業集群化、延伸產業鏈條。園區中廣核燃氣熱電聯產項目已完成項目選址,進入項目備案階段,利川市LNG、咸豐縣CNG等頁巖氣利用項目正有序推進。謀劃推進“風光水氣儲氫”基地建設,統籌恩施豐富的“風光水氣”資源和“氫”聯合發展,做好供給側產業結構調整。

      宜荊荊恩主流媒體聯盟·恩施日報全媒體記者 何冶 通訊員 楊琳

      都市圈最熱點(6.30-7.8)

      ■ 近日,荊門市不動產登記中心首批遴選12名黨員干部和業務骨干為首席服務員,并頒授聘書。12名首席服務員承諾,將切實履行職責,及時與企業群眾交流對接,做到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應,讓登記服務更加省時、省力、省心。

      ■迎峰度夏到來前,我省輸電線路又加了一層安全保障。6月30日從國網湖北超高壓公司獲悉,該公司已給所轄特高壓桿塔安裝了1782套可視化設備,在主控室內即可掌握全省特高壓輸電通道實時情況。

      ■7月5日從漢口北集團獲悉,“淄博燒烤中國行”——武漢站活動于7月7日至17日在漢口北國際貿易城漢口鎮·戲碼頭舉行。架設500桌燒烤攤位,同質同價“原版復刻”,將為市民帶來燒烤界頂流的煙火魅力。

      ■ 7月5日,宜昌首次開行至內蒙古的旅游專列。專列往返里程近5000公里,行程涵蓋湖北、河南、陜西、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河北等主要旅游地區。旅游行程將全國6個省、2個自治區、13個地級市,特別是西北地區的景點連點成線。

      ■ 7月8日,投資14億元的雙溝航運樞紐正式開工,宣告唐白河(唐河)航運開發工程進入全面建設階段,該項目建成后,唐白河、唐河可通行千噸級船舶,形成一條貫通鄂豫兩省的黃金水道。唐白河(唐河)航運開發工程是“十三五”交通運輸部規劃的項目之一,是湖北省“一主三江一網四支”航道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熱點專題
      人人做天天爱 夜夜爽_亚洲91快速视频_国产自产一线在线视频_亚洲午夜无码观看区